Author: Patrick Wilson
Title: Unused Relevant Information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it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46, 45-51.
Topic: System Evaluation
Purpose:
自資訊超載與效率,以及政策性不使用兩種觀點,探討在研究與發展(R&D)中不被使用的相關資訊。
Summary:
研究與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適當的溝通,而在溝通上的效率極為重要,也是資訊科學作為在支持研發上的一個核心關懷。效率可以從很多面向理解,其中特別的一個是經濟學的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從此假說來看,股票市場的效率為在股票價格的形成上反映所有相關資訊。同時也符合廣為人知的經濟學假設,即人是理性的。作者在先前的文章也提出研發效率假說:研發者會想要取得所有相關的資訊,也就是說未被使用的資訊為不相關或是過時的資訊。但是在研發中不被使用的相關資訊,是否是因為研發者的不理性所導致?作者透過兩個面向來探討:資訊超載與效率(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efficiency),以及政策性不使用(nonuse as a policy)。
資訊超載的意義簡單而言是資訊多到超過個體可以吸收的程度。不過就作者嚴格的定義,所謂超載是個體認為可能相關的資訊,可是因為缺乏時間而未使用該相關的資訊。此處的缺乏時間並非字面上的意義,例如工作繁忙沒有時間,而是指沒有優先吸收這些相關資訊的時間。當人遇到超載的情形時會產生的處理過程有Miller提出的適應過程(adjustment process),或是Weick認為個體會決定改變對於情境的定義、資訊的需求、改變相關的判斷。
研發者在處理大量資訊流入時的方式,在自然的情況下,研發者會將資訊主觀地分配到各種類別之中。立即處理;留待之後處理;標註之後留待未來參考使用;丟棄或忽略。其中留待日後處理,此情況類別一旦超載愈嚴重,留待處理的資訊就會逐漸積累,最終有可能會直接丟棄。而另一種不使用資訊的情況是因為資訊超載而導致資訊搜尋失敗,作者分為兩種情況:過晚發現(late finds)的資訊,指的是可以對於工作有用的資訊,但是因為過晚發現而派不上用場;另一種則是從未發現(never finds)的資訊。
在政策性不使用方面,資訊效率假說受到的另一種挑戰就是由於特定之政策或原則,導致研發者有意識地不使用相關資訊,也可以視為刻意地不使用相關的資訊。在任何規模、層級、學科領域的研究工作上,個人都有可能因為原則或規定而在其研究專案與生涯中忽視某些相關資訊。這些相關資訊被刻意的不使用有兩個原因,一是單純的被研發者忽略;另一個則是可能因為某些假設而被屏蔽。
對於這些相關資訊不使用的理由,作者舉一個例子解說,若某一學科領域有現象A與X,即使研發者認為A與X二者有因果關聯,但是仍可能會忽略X現象,原因有以下幾點:延遲,延後考慮X;專業性,忽略X以專注於A;研究領域關係,不考慮X現在是因為其不屬於自身所屬專業領域,或是正在專注的議題;案全性忽略,因為X的相對重要性較低,對研究的進展影響較小;難以處理,X難以被理解或研究;過量,由於手上的資訊已經過量而難以處理,所以忽略X以降低需要出裡的資訊量。
政策性不使用相關資訊在研發實務中似乎相當普遍,有些研發者在過程中並未使用所有相關的資訊,在研究實務中主要存在簡化假設與理想化的過程,現實運作中也是忽略「使用所有相關資訊」的需求,這是現實存在眾多人的研究經驗,所以完全取得與使用所有相關資訊成為一個問題。但是作者認為真正的問題不再於僅僅是不使用相關資訊而已,而是不使用某些特定類別的相關資訊,造成特定類別的資訊會被忽略,同時過度專注於可取得的資訊。然而不使用特定資訊的政策性作法,也許可以視為一種資訊使用資略,任何策略的目的都在於使得效率提升,所以若投注心力在取得與使用所得相關資訊,可能會造成研發過程效率的降低,因此使用所有相關資訊反而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
綜合兩個面向觀之,政策性的不使用特定類別的相關資訊是可以接受的研究策略,所以在調整對於資訊接受的特殊規則或偏好,優先採用或是不使用也是可以接受的策略。此策略將資訊超載是為生活中的普遍情況,因此由於資訊超載而不使用資訊並非不理性的行為。
以上對於不使用的資訊行為與策略的探討,對於資訊科學而言,資訊科學目前缺乏資訊使用與未使用的相關理論,因此資訊的未使用是一個尚未被研究的大領域,未來研究可朝著資訊生產、分配與利用的方向,以描繪出此為研究的理論輪廓。
Comments:
此篇文獻的重點在於我們是否要使用所有相關的文獻?而作者對此透過資訊超載與效率以及政策性不使用二個觀點作出解釋。對於資訊的使用與不使用,其實兩者應該是同等的重要,由於人的日常事務中會受到許多因素所影響或干擾,所以必須對於效率做出決策。但是若是認為將相關的資訊全部使用,可能不一定是理性的行為,因為過程需要耗費時間成本與精力,因此我們不能直接把使用與不使用作為判斷是否理性的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